听咏瓷诗静静地诉说着那与瓷有关的故事……
白玉金边素瓷胎,雕龙描凤巧安排。
玲珑剔透万般好,静中见动青山来。
清朝皇帝乾隆的一首《咏白玉金边素瓷胎》述出了中国人对青花瓷 “万般好”的认同情结。青花瓷,作为中国特有的国粹,自古代以来都受到人们对它的喜爱,它那瓷白泛青、花青素雅、古朴大气、繁而不杂的特性无不让人欣赏。
咏宣窑霁红瓶
清·弘历(乾隆皇帝)
晕如雨后霁霞红,出火还加微炙工;
世上朱砂非所拟,西方宝石致难同。
插花应使花羞色,比画翻嗤更是空。
关于霁红,民间有一传说:有一烧瓷艺人,技艺超群,专为宫廷烧制御瓷。这位艺人仅有一女,名叫继红,天生丽质,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。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,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,眼看日期已到,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,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,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、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,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,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,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,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“祭红”,改“继”字为“祭”。
虽然是传说,但是也说明祭红瓷历来难烧,,传统方法中不仅有珍珠、玛瑙、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,但即使样,在采用同一配方时,只要温度、气氛、时间、位置稍有差异,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,正因如此,它才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。
年窑墨注歌
清·查俭堂
国朝陶瓷美无匹,尔来年窑称第一。
不让汝定官歌均,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?
年希尧,清雍正间的淮安板闸关督理兼景德镇御窑厂窑务。在他兼管窑务的10年中,其窑称为”年窑”。当年,”年窑”所造瓷器”极其精雅”,”琢器多卵色,圆器莹素如银,皆兼青彩,或描堆暗花,玲珑诸巧样,仿古创新”。这段时间,发明了不少新的色釉,其中尤以胭脂釉瓷为最佳,其胎骨极薄,在器外胭脂釉色的映照下,器内的白釉也隐隐透出粉红色,极是好看。清人查俭堂在《年窑墨注歌》中称道:”国朝陶器美无匹,迩来年窑称第一。
送许屯田诗
宋·彭汝砺
浮梁巧烧瓷,颜色比琼玖。
因官射利疾,从喜君独不。
父老争叹息,从事古未有。
这首诗意指宋代景德镇烧造的瓷器技艺精巧,颜色像美玉一般。北宋景德元年 (公元1004年), 真宗赵恒下旨,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,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。这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,质薄光润,白里泛青,雅致悦目,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绘。当时彭器资《送许屯田诗》曾有这样的评价:”浮梁巧烧瓷,颜色比琼玖。” 到元代, 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。青花瓷茶具,淡雅滋润,不仅为国内所共珍,而且还远销国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