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具是一个家的灵魂和品味,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,可以让我们的家更舒适,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具有时代烙印的审美体现在方方面面,在家具方面的审美也是独具一格,更是凝聚了我们几代人的智慧。儿时的老家具记忆犹新,成为不可磨灭的回忆!
带穿衣镜的挂衣柜,是80年代的标志性的柜子,几乎每家都有一个。33有黄色和棕色,两扇门,有的镜子上有白色花纹,柜子门上也有图案,里面右边是四个格子,左边是两层和镜子连接,空间很大,可以挂风衣,西服之类的,下面一层可以放棉衣 被子等,我妈结婚时的陪嫁,用了好多年,后来下面的腿坏了,锯掉腿现在还在用。
高低柜也很流行,浅黄色的,左边一个很高的单门,门中间有个椭圆形的深色玻璃或是有图案的明星照,里面是两层还三层格子,右边是一层格子,可以放茶具,有的安装上玻璃推拉门,格子上面可以放东西,也可以放花瓶装饰,下面是双开门的小柜,可以装零食,茶点等。
五斗柜在当时很常见,就像一个老面包。左右是高柜子,中间是三层抽屉,还能上锁,上面是一层格子经典的两层玻璃可以推拉,里面可以放茶具。它是和高低柜二选一,可替换。
写字台也很普遍,上面三个抽屉,左右各一个小柜子,抽屉上有锁可以把日记本和喜欢的东西锁起来,桌面上放上台灯,书本,钢笔墨水等学习用品。有的桌面上放一层玻璃,玻璃下面放照片。
三角电视机柜一般放在卧室墙角上,正好坐在炕上看电视,那时候的电视机放的偏高,电视机放第一层,中间那层可以放吃的用的,一般有个玻璃推拉,下面的小橱子可以放针线用品,鞋样子等,还可以放不常用的物品。
双床头的双人大木床,简单的工字形,四根细细的腿,睡在上面忽闪忽闪的,后来出现了下面有小柜子的床,比这种稳当点。
碗柜我们那时候叫饭橱,纯实木的。外面刷一层透明漆,上面两层放盘子,碗等,中间这层放,推开玻璃推开里面放着面条,大米,小米,豆类,下层双开门的小柜子里放着面粉,不常用的大缸盆,搪瓷盆等。
记得小时候的沙发都是单人椅子式的,小茶几放在两个沙发椅中间,好像就是为喝茶准备的,还有一个三人沙发,是一套的,它配有一个长条茶几,人多的时候一起坐。
折叠餐桌椅,吃饭时打开,吃完饭把它折起来,不占空间。桌子有圆的,有方的,还有长方形的,桌面是三合板的,下面是可折叠的铁管。椅子面是一层绒布包裹,还有个同色的靠背。在这之前我们的吃饭桌子是很矮的长方形桌子,就像东北的炕桌子,后来放在地上,坐着小板凳,小马扎吃饭,很不舒服。
方桌,圈椅子是奶奶家客厅的标配,一个方桌两边是圈椅子,有的后面还有条杉几,在方桌和椅子的后面,现在几乎看不到了。我家的是普通的方桌,普通的木头椅子,现在也不用了,放在偏房了。
这个柜子不知道叫什么名字,它是我妈结婚时三大件之一,放在卧室里,上面放过电视机,下面的橱子放过我们一家的衣服,中间的抽屉放过杂七杂八的东西。后来盖了新房,它也被淘汰了。放在角落里放旧的东西。
这两件是我奶奶卧室用过的柜子和箱,箱还有个大的不知道去哪了,上面摞着这个小的,放着我奶奶的衣服,布料新做的鞋子等,另一个柜子上放着收音机,下面放着好吃的。
时光荏苒,如白驹过隙,三十多年过去了,小时候的家具几乎都被淘汰,但它们陪伴我们的岁月不容忽视,带给我们却是挥之不去的回忆,让我们倍感亲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