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时宋徽宗喜欢与臣子“斗茶”,上行下效。陶谷《清异录》中说“闽中造盏,花纹鹧鸪斑点,试茶家珍之”这说的是鹧鸪斑建盏.
蔡襄《茶录》中说“茶色白,宜黑盏,建安所造者绀黑,纹如兔毫,其坯微厚,熁之久热难冷,最为要用。出他处者,或薄或色紫,皆不及也。其青白盏,斗试家自不用。”这说的是兔毫建盏。
可见当时黑釉建盏非常热门了,鹧鸪斑,兔毫一类北方窑口也开始仿制,耀州窑就是其中之一。
鹧鸪斑,顾名思义是模仿鹧鸪鸟的花纹。
这只北宋耀州窑黑釉酱彩鹧鸪斑纹盏,尖圆唇,斜直腹微曲,小圈足,足底刮釉露胎,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。
在黑釉盏上弹洒高铁含量的彩料,北宋后黑釉酱斑工艺在北方普遍流行。
北宋黑釉酱斑花口碗
兔毫同样是黑釉瓷中的名贵品种。
在烧制过程中,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,在摄氏1300度高温下,釉层流动,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,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,形状如同兔子身上的毫毛。
北宋耀州兔毫盏
因为建盏特有的胎质,在保温方面效果好,使得实用性更为突出,在茶艺方面更胜一筹。但是在制作的技术方面,耀州的工艺无疑是要比建窑成熟先进。而河南当阳峪窑,制作相当精细,同一品种和建盏风格相差甚远。
有些人一说到兔毫盏,就会把建窑摆在前面,认为它是最好的。因为流行趋势,北方各窑口是在模仿,但是我想说,模仿并不是照搬,各个窑口都有其特征,就像不能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,大家各有优点,不需要对比评级。
梵高用夸张的手法,大胆的配色,疯狂的表达自己心中的《星月夜》。
而窑变兔毫,其实也是一个很艺术化的品种。
这只耀州窑变兔毫盏,是否也能看到星空呢。
很多看过《艺伎回忆录》的人,都对小千代的那双眼睛念念不忘,她那双灰蓝色的眼睛干净而灵动。
我们从单纯的爱好开始欣赏,学习,收藏古物,面对利益,拍卖炒作,很容易就进入了一个被周边氛围带着走的怪圈子忽视了器物本身。
建盏很火就去收藏建盏吗,天外飞仙很漂亮就去找黑定吗?
适合自己,自己喜欢的,才是最好的。
艺术,从来都是走心的呀!